水稻病害
水稻胡麻斑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。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主要为害叶片和穗部,病田一般可减产10%左右,严重时达30%以上。 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。田间发病后,病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。 高温高湿易发病,雾和露水可加重病害发生。酸性、砂质、保肥性差或缺少磷、钾肥的土壤条件下易发病。...
水稻病害
稻粒黑粉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墨黑穗病、黑穗病,俗称乌谷、黑粉谷,主要为害稻粒,是杂交稻制种田最重要的病害之一。 病菌随病粒在土壤中、种子内外和畜禽粪便中越冬,为次年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。带病稻种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源。 水稻开花期最感病。扬花期温度25~30℃,遇连续阴雨,发病重。...
水稻病害
水稻菌核秆腐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水稻菌核病、水稻秆腐病,主要为害茎杆,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。 病菌以菌核在稻草、根茬、稻种中或散落在田间越冬。田间发病后,病菌可通过病健株接触、灌溉水、气流、雨水、昆虫等传播,以病健株接触传播为主。 雨日多,日照少,昼夜温差大,利于病害发生;长期灌水或深灌、排水不好田块发病重;虫害重、伤口多,发病重。...
水稻病害
水稻叶鞘腐败病属真菌病害,主要为害剑叶叶鞘,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发生较多,尤以中稻及晚稻后期发生为重。 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草上越冬。田间发病后,可借气流或小昆虫、螨类等媒介传播。 孕穗期降雨多,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。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,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,发病重。...
水稻病害
水稻纹枯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水稻云斑病、水稻云纹病,俗称花秆、花脚瘟。主要为害茎杆,也可为害叶片。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。 病菌可在土壤、病稻草和田边杂草上越冬。田间发病后,通过病斑上形成的菌核随水漂浮,或病斑上长出的菌丝蔓延,进行扩散、再侵染。 孕穗至抽穗期为发病流行盛期。气温28~32℃,连续几天降雨,田间湿度在100%,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。长期深水灌溉,田间郁闭,发病重。...
水稻病害
烂秧为烂种、烂芽和死苗的统称,严重时,可造成秧苗大面积死亡。 根据发病原因,生理性烂秧可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。前者多发生在低温阴雨,或冷后暴晴,造成水分供不应求时呈现急性的青枯,或长期低温,根系吸收能力差,造成黄枯。后者是由多种真菌引的,开始时零星发生,以后迅速向四周蔓延。 侵染性烂秧,病原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。田间可借风雨和流水传播或萌发形成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