烂秧为烂种、烂芽和死苗的统称,严重时,可造成秧苗大面积死亡。
根据发病原因,生理性烂秧可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。前者多发生在低温阴雨,或冷后暴晴,造成水分供不应求时呈现急性的青枯,或长期低温,根系吸收能力差,造成黄枯。后者是由多种真菌引的,开始时零星发生,以后迅速向四周蔓延。
侵染性烂秧,病原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。田间可借风雨和流水传播或萌发形成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。
防治措施主要有:改进育秧方式,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,或采用薄膜覆盖育秧。在有暴风雨、冰雹或霜冻时,短时间灌水护芽。侵染性烂秧,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噁霉灵、敌磺钠等药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