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条纹叶枯病

水稻条纹叶枯病

水稻条纹叶枯病属病毒病害,病田一般发病率在5%左右,减产3%~5%,严重时减产20%~30%,甚至高达70%或绝收。 条纹叶枯病毒只能通过昆虫传播,已知灰飞虱为主要媒介,白背飞虱也能传染。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,成为主要初侵染源。病毒可经卵传递。 灰飞虱发生量越大、带毒虫率越高,发病越重。春季气温偏高、降雨少、虫口多,发病重。...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
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
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细菌病害,主要为害叶片。发病后,‍造成叶枯,一般减产15%~25%,严重时可达40%~60%。‍ 病菌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。田间发病后,病斑上溢出的菌‍脓,可借风雨、露滴、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‍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‍的主要途径。 在气温25~28℃、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,最适合于病害发展。台风、暴雨或洪涝侵袭,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播,易引起病害流行。...
水稻白叶枯病

水稻白叶枯病

水稻白叶枯病属细菌病害,主要为害叶片。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,病田一般减产20~30%,严重时能够达到50%。程度。 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‍病的主要初侵染源。田间发病后,从叶面或水孔大量溢出菌脓,借风雨露滴或流水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 气温25~30℃时最盛适温、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。特别是台风、暴雨或洪涝,更易引起病害暴发流行。...
水稻赤枯病

水稻赤枯病

水稻赤枯病属生理病害,俗称熬苗、坐棵,可延迟水稻生育期,严重时可减产30%以上。 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,以缺钾和土壤环境不良为主要因素,在土质粘重、排水不良、耕作层糊烂的稻田,以及山区冷浸田往往发病重。水稻插后遇气温骤降,持续时间较长或突遇高温,引起水稻生理失调,发病也比较严重。...
水稻叶黑肿病

水稻叶黑肿病

水稻叶黑肿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水稻叶黑肿病,主要为害叶片,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,是水稻生长后期的常见病。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或病草上越冬。第二年夏季萌发,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,借风雨传播侵入叶片。 土壤贫瘠尤其是缺磷、缺钾的田块发病重。田边、路旁或营养不良的植株基部叶片易发病。...
稻叶尖枯病

稻叶尖枯病

稻叶尖枯病属真菌病害,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,主要为害叶片,也可为害谷粒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均有发生。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。病残体及病稻种是主要初侵染源,田间发病后,病原可借风雨传播、扩散。 暴风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,发病适温25~28℃,低温、多雨、多台风有利于病害发生。暴风雨后,稻叶造成大量伤口,病害易大发生。...